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展馆EN

2025年8月22-24日

媒体中心

关注我们

扫描二维码关注

预制菜将成下一个万亿市场,如何影响餐饮生态?

2021-12-28

预制菜将成下一个万亿市场,如何影响餐饮生态?


今年以来,打着“15分钟吃上名厨菜”口号的预制菜走红,成为“打工人”们的“新宠”。

在刚刚过去的“双11”,据天猫数据显示,包括半成品菜、速食菜在内的预制菜销售火爆,成交额同比增长约2倍。


有研究机构预测,未来6到7年我国预制菜行业有望实现3万亿元以上规模,成为“下一个万亿元级餐饮市场”。


发展前景广阔


门铃“叮咚”一声响,北京白领小王终于收到了她翘首以盼的新美食。“现在一囤就是一周的量。”平日里,繁忙的工作让小王没有时间和精力下厨做饭,此前她一日三餐多数都依赖于外卖,“偶尔遇到极端天气,外卖也送不来。这种情况就可以热一份预制菜。”

如今,和小王有着同样选择的消费者不在少数。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及对更优生活品质的追求,快捷方便的预制菜品逐渐得到普及。


在艾媒咨询的《2021年中国预制菜行业分析报告》(以下简称《报告》)中,预制菜的概念被定义为以农、畜、禽、水产品为原料,配以各种辅料,经预加工而成的成品或半成品。由此可见,快手菜、即食菜、半成品菜等都可划归于预制菜门类。


中国城市报记者打开某电商平台,以“预制菜”作为关键词搜索时发现,排名靠前的商家总体产品月销量均超过10万份。同时,预制菜的品类相当丰富,佛跳墙、红烧牛腩、麻辣小龙虾、剁椒鱼头等制作工序复杂的菜品都被做成了预制菜,通过冷链运输进行售卖。消费者收到货后需将其冷冻保存;食用时通过水煮或微波炉高温等方式对产品进行加热。

从售价来看,预制菜品价格普遍远低于线下门店的现做菜品。以某品牌的一款水煮牛肉为例,一盒内装有5包,总价73.5元;另一款黄豆闷猪脚到手价则只有7.6元/包。在消费评价页面,中国城市报记者看到“物美价廉”“懒人必备”等好评层出不穷。

在线下,中国城市报记者发现多家超市的货架上,也摆满了琳琅满目的预制菜品。几位受访者告诉记者,节省时间是他们购买预制菜的主要原因,其次是美味和不喜欢做饭。

“预制菜市场发展前景非常广阔。”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表示,后疫情时代,随着“宅家文化”“懒人效应”的蔓延以及“烹饪小白”群体的不断扩大,预制菜的整体需求度也在不断增加,这对整个行业发展来说是非常有益的。

朱丹蓬认为,预制菜的口味标准化程度相对较高,生活在一、二线城市的群体对其认可度也相对较高,“总体来说,随着消费端认知的提升,以及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,未来预制菜市场空间更加广阔。”



各路玩家纷纷入局


C端消费观念上的变化,为预制菜打开市场提供了更多便利,同时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B端玩家入局。

4月27日,有着“预制菜第一股”之称的味知香成功上市,发行价格为28.53元/股,之后便连续收获了多个涨停板。

除了味知香之外,今年以来,也有不少预制菜品牌相继获得融资:3月和10月,珍味小梅园分别获得了数千万元人民币的A轮融资和B轮融资;6月,三餐有料获得了数千万元人民币的A+轮融资;7月,寻味狮获得了数千万元人民币的天使轮融资;10月,麦子妈获得了来自元气森林的战略投资……


另外,还有不少细分行业外玩家跨界试水,比如海底捞、盒马、叮咚买菜等企业和平台相继开发该类产品。


上述《报告》显示,2021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预估为3459亿元。预制菜在中国属于起步阶段,随着消费升级以及冷链物流布局,其将在BC端同时加速发展,之后市场规模将以20%的增长率逐年上升。2023年中国预制菜规模约为5156亿元。

华创证券相关人员分析称,预制菜作为一个蓝海“赛道”,企业、平台扎堆布局的局面已经显现。很多上游企业想向下游延伸,养殖、餐饮、食品等企业都想做。因为市场很大,食品行业存量市场出现这样的抢夺场景实属罕见。


而在朱丹蓬看来,区域性预制菜要走向全国化增长,最核心的是要构建全国化供应链以及强大的冷链体系。“部分做预制菜的企业还不具备全国推广的渠道建设力。在这一点上,竞争力强的企业更具优势。”朱丹蓬说。


B端是大客户


虽然市场前景向好,但一些质疑声也浮出水面。“保存这么长时间,菜品的营养价值还在吗?菜品安全又该如何保障?”广州消费者王晨对预制菜持保留态度。出于健康方面的考虑,他表示“不会购买”。

记者注意到,市面上的预制菜品保质期不一。保质期短的为8—12天,长的甚至能达到9个月。

一位商家告诉中国城市报记者,预制菜品不添加防腐剂和添加剂,发货采用泡沫箱加冰袋的方式,消费者收到货后要冷冻保存。

虽然商家对预制菜的产品安全予以了口头保证,但记者在公开报道中发现,在工厂加工阶段,部分企业存在使用劣质食材、生产不规范、包装材料不安全、菜品变质的情况,如央视“3·15”晚会曾曝光过的料理包黑作坊。在消费者烹饪阶段,也存在菜品高油、高盐、高脂,产生亚硝酸盐、反复加热导致食物营养成分流失等问题。

“当下预制菜行业市场的痛点主要体现在两方面:一是没有国标;二是消费端对预制菜的认可度、接受度可能还不高,一些消费者会认为预制菜品的营养有所流失或食材不新鲜,担心造成食品安全上的隐患。”朱丹蓬说。


广西大学一位食品专家表示,从营养学角度来看,食品的营养成分和原料来源、加工方式都有关系,不同食品以及不同营养素的变化规律并不一致,不能简单地说现炒更营养。


预制菜的走俏,是否会对外卖餐饮行业产生影响?中国城市报记者在采访中注意到,现阶段预制菜的一大客户群体正是外卖商家。

某产品月销量超过10万份的品牌卖家告诉中国城市报记者,该品牌主要客户为B端外卖连锁店,商家可定制菜品,1000份起售。


“连锁门店需要标准化生产、快速复制以达到规模化经营的目的,对于增效降本的需求高,预制菜能有效缓解厨房人员的成本压力。连锁门店数量的上升预示着其对预制菜品的需求量将不断提升。”艾媒咨询相关负责人对中国城市报记者说。


谈到今后发展,朱丹蓬认为,未来产业端如何匹配和满足消费端的核心需求及诉求,将是整个预制菜行业亟需解决的课题及难题。